德國成功培育海水缸的方法是去海底挖一塊有各種生物寄生的石頭,因此也叫「活石」,回來海水魚缸養水,利用活石上面附帶的各種海洋生物、微生物、菌種、藻類等等,幫助建立海水缸的氮循環與磷循環等系統。
而活石在運輸過程,可能有部分生物損傷,這些生物屍體也產生氨、磷酸鹽,因此需要幾週時間,等候活石大量繁殖綠藻類出來吸收氨氮與營養鹽。爆藻此後有兩種做法,一個是等綠藻耗盡營養白化死亡,然後剪除掉,移除藻類所固定的營養鹽;另外一種則是放入以藻類為食的魚隻,利用魚隻吃藻移除藻類,並開啟養魚的循環環節。原理大致上如此。
但看到海水缸買「活石」回去還要加熱三十分鐘殺寄生蟲的文章就莞爾,活石就是去近海挖的有各種生物寄居的石頭,目的就是要靠這些生物建立海水缸的生態系統,居然還給他加熱,怎麼不乾脆拿死石就好了?甚至煮熟活石之後,再額外添加一點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,那我真不知道買活石的目的何在。
另一方面,網路上採用的德國柏林活石開缸法,是等活石爆藻、海水缸長滿綠藻、等綠藻發白之後翻缸、刷藻、換水。但是活石的目的是要靠活石上的海洋(微)生物建立海水缸的生態系統,等到藻爆完發白,又把活石刷藻、換水,不也就破壞掉原本的循環了,這樣買活石的意義是什麼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