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自私的基因》

Rifur Ni
3 min readMay 23, 2017

--

最近按照《自私的基因》的說明,寫了程式試著重複類似囚徒困境的實驗:兩個人遊戲,如果雙方都出合作牌,各 +3 分;雙方都出背叛牌,各 -1 分;一方出合作牌、一方出背叛牌,出合作牌的一分都拿不到,出背叛牌的 +5 分。接著嘗試設計各種不同的策略,例如:總是合作的濫好人策略、總是背叛的無賴策略、一報還一報策略、試圖努力不讓成績過低的策略等等,兩兩比賽,各對弈一萬局,看看哪個策略能勝出。

最後,總是背叛的無賴策略,竟然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遏制他,如果無賴策略遇到濫好人策略,濫好人總是輸個精光,無賴大獲全勝。而除了比無賴策略更無賴的手段,或者有超越無賴策略的能力,才勉強可以打成雙輸的局面。

我在想,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對付無賴策略嗎?難道只能躲著嗎?難道沒有辦法可以勝過無賴策略嗎?

《自私的基因》介紹的遊戲,畢竟是簡單的囚徒困境,只有四種牌型組合,所以無賴策略可以輕易的選擇出背叛牌加以獲利;如果今天的遊戲是複雜非常多、無法一眼看出獲益的情形,那麼對付無賴策略,只要比他的策略更聰明些、多考慮後續的收益與成本,也就能對付他。

但如果要說最聰明狡詐又高智慧的無賴,非《死亡筆記本》的主角夜神月莫屬。全世界的警調機關傾盡全力,還整不死他,最後殺掉他的還是超越人世的死神路克,想來真是大悲觀。

之所以殺不掉夜神月,我想是最後那批警官,太過拘泥了某種道德教條。然而將夜神月扭送司法機關,跟交給死神,有什麼不一樣嗎?司法跟死神,兩者都象徵超越人世而獨立的大力量,因而能夠遏制無賴。然而這兩者,實際上都還是在人所能掌控的能力範圍內,無論要說司法不出於人性,或者人也能活用死神的筆記本皆然。

更進一步想,無賴策略其實就是隨時都做最有利、最正確選擇的策略。這樣說來,一帆風順策略不見得就不那麼無賴。差別只在於,有沒有本事一直都做出最有利選擇,而不被其他策略吞沒。

我不得不學學謝祖武的口氣,說,所謂的自由,如果沒有承擔責任的膽識,沒有實踐自由策略的本事,就只是縱容無賴策略而已,讓這些無賴假借自由之名,義正言順地耍流氓。

我腦中快速翻出幾個歷史典故,我真覺得在那時候孔某能代表魯國搞定齊國的無賴策略,真是了不起。他到底怎麼辦到的?我還沒分析透徹。學校有理髮廳,裡面有三位婆婆剪頭髮,有一位剪得不甚好,但我跟這位婆婆常碰面,不好意思不讓剪,我就趁婆婆在剪別人的時候進去。雖不是好方法,也算是不壞了規矩的作法。

要不壞規矩,又要遏制總是贏的策略,進而獲得互利共生的結果,這樣似乎露出了希望與曙光。只是天空也要露出曙光了,我得先睡了。在半睡半醒之間,沿著西狩獲麟的歷史時光繼續前進,來到了天下皆詐利的戰國時期;寤寐之間,我不禁在想,囚徒困境雖然是簡單的遊戲,但道理卻很深刻,就如同規則簡單的圍棋,卻能有超越星辰數量的變化。當戰國諸國彼此交相詐,王道無存、霸道不行,天下皆崇尚強國之術,無所不用其無賴,根據實驗的結果,兩個無賴策略的對決,就是注定沒有人獲利的結果。

對付無賴策略,又不降低自己格調的策略,就是擴大合作牌的交易規模,因為特別去對付無賴,成本太高了。我們需要的就是更大規模的彼此合作。雖然彼此合作不見得是最有利的解法,卻能保障彼此都能互惠共生。無賴策略雖然獲利多多,卻不能長久;唯有可大可久之道,方是長治久安之道。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