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大唐

Rifur Ni
Jul 28, 2021

--

如果古希臘是自由人使役奴隸的社會,那麼中國就是君子使役罪犯的社會。昔有林肯為廢除奴隸制而戰,孫文等人為了中國民廢除罪犯制而戰,可惜失敗了,失敗的原因,總不會是因為發現中國人真的是罪犯和潛在的罪犯。

做不成自由的子民,一定要做共產罪犯

離開名為天下的監獄,就感覺渾身不自在

莊子在宥篇:「聞在宥天下,不聞治天下也。」

不懂得去廣袤之野,無何有之鄉,就只能身死天下。莊子豈是在講如何自由,真的是在講如何自由。

難怪為什麼盜跖可以橫行天下,因為天下就是名為天下的監獄,當然盜跖最自在。這樣太史公在伯夷列傳的問題可以更深一層理解了,只是史公沒有超脫,他還想在監獄找青雲之士。史公以為自己是人,沒成想,成了罪犯,中國統治之術,就是入「人」於罪。成了罪犯,要往東就往東,要往西就往西,要舉民千萬移居長城外,又有何不可?民不是人,當然是不當人看。

秦始皇更名「民」曰「黔首」,當奴隸好過當罪犯,秦始皇是釋放罪犯的第一人嗎?

三個時代的變革者:

秦始皇被推翻,大家不習慣不當罪犯

王莽也被推翻,大家不習慣不當奴隸

孫文也沒成功,大家不習慣當自由人

結果每變革一次,民就像漢字一樣,多疊加一層意思。原本民是罪犯和潛在的罪犯,後來多了奴隸的意思,到了近代又多了自由民的意思,大家同時是自由民、又是奴隸、更是潛在的罪犯。

稱為唐的兩個朝代,一個唐堯、一個大唐,應該是極少數不入人於罪、天下有人而無民的真正自由的時代。所以海外華人的聚居地要稱為唐人街,自由的中國人皆以唐自稱,孔子也要稱讚堯大哉。蘇東坡在應試時創作的想當然耳的文章,才會讓歐陽脩當成是真的:東坡試〈刑賞忠厚之至論〉,其間有云:「皋陶曰殺之三,堯曰宥之三。」梅聖俞以問蘇出何書。答曰:「想當然耳。」

唐太宗讓死刑犯回家探親,豈是宋代歐陽脩說的上下交相賊?不是!唐太宗和死囚是以行動證明,大唐沒有罪犯,大唐是自由人的朝代。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