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來看,如同網絡理論所說,有各種不同的群體在使用這個語言來描述他們所認識的事物,像我就沒辦法理解8+9或改車族的語言,而語言的消失,並非意味著不會說而已,而是使用這個語言的群體的消失。
好比說,陣頭文化、宮廟文化,就是使用閩南語維繫群體的內涵,原住民族的祭典也是靠自己的原住民語來保存;你能想像一群操國語的8+9嗎,或是宮廟全都說普通話了,或者是總統居然說台南腔(誤)的台語嗎?
就像我上次跟朋友說,你學程式語言,重要的是理解背後指導他的哲學思想,例如物件導向,好比學英文文法只是表象,重點是後面指導他的基督教思想等等;復興語言是假相,真正的是我們使用這個語言來描述一套什麼樣的世界觀。
儒家不談易經的世界觀,不談春秋的政治觀,還算儒家嗎?學孟子的居然不知道孟子的革命思想,學荀子的居然不知道荀子的廢除世襲官位的思想,不是很荒謬嗎?
只學御宅族講萌え、萌え的叫,卻連一部動畫都沒看,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嗎XD 上次我去什麼儒家反同志的可笑的座談會,裡面其中一個大約 35 歲的發言人,說他小時候很常看漫畫,但沒看過 BL 漫畫,都是這幾年同志風氣出來才有大量 BL 漫畫。我就很想嗆他,你小時候真的很常看漫畫嗎?還是都看 10 元的台製小叮噹?
語言的存亡是表象,語言所承載的神話與故事,才是活潑潑的生命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