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觀群怨

Rifur Ni
1 min readMay 6, 2017

--

「詩緣情而綺靡」
— — 陸機

詩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群,可以怨。

大美如此若詩,可以震動鄉民,可以看到民意,可以聚集大眾,可以引燃哀悼美的怒火。

噫!金閣寺,金閣寺!云何大美若是夫。

看了林奕含的影片,我受到極大震動。與鄉民撻伐狼師不同,我反覆思索這個影片,得到一個截然不同的感悟。她或許不是在哀悼他逝去的戀情,或許不是感懷失落的情感。而是為了中國學問而殉道。

影片中,她反覆叩問,我們所深信的美好,所學的學問,是不是只是文化的假面?為什麼一個浸淫在中國文化下,深信藝術中人,可以說一套又做一套?原本的詩與情話,是言有所衷,是有志的,是有情的,為什麼這些讀中文的人,可以背叛浩浩湯湯超過五千年的語境、超過五千年的傳統。

真正能以真性情打動人的詩,才能興觀群怨。

兩千年前有屈原,而後有王國維。

講出「詩人對宇宙人生,須入乎其內,又須出乎其外」的大師王國維,也就此跳入昆明湖中而殉道。老師聽聞消息,衝到湖畔旁,而受到大震動,難道這樣的大師,竟不能挽救文化凋亡的頹勢麼。於是奮起而大振作。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