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音之謂樂,聖人作樂以應天。
讚揚美德的聲音就是德音雅樂。
魏文侯問於子夏曰:「吾端冕而聽古樂,則唯恐臥;聽鄭衛之音,則不知倦。敢問:古樂之如彼何也?新樂之如此何也?」
「不知倦」就是洗腦歌,所謂鄭聲淫,意思就是鄭聲讓人不知倦。
論語說:子在齊聞韶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「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!」
這段話有兩種句讀,如果是「聞韶三月,不知肉味」,那麼韶樂就是不知倦的音樂。如果按照原來的句讀,是「聞韶,三月不知肉味」,則是端冕而聽古樂。
何以解三月不知肉味之意?
肉味者,欲也。以前平常哪有這麼多肉可以吃,想吃肉就是一種欲望,尤其孔子作為大夫,肯定是愛吃肉的。但是孔子聽了韶樂,韶樂是大雅德音,讓他三個月都想不起來自己愛吃肉。古樂不是摧毀原本喜歡的東西,而是讓不正當的欲望被抑制、甚至摧毀。傳統說不正當的欲望就是人短命早死容易生病的原因,而德音雅樂可以端正人的性情,讓人暫時放棄不正當的欲望,平和情緒,提升免疫力,恢復健康。
德音之謂樂,「之謂」真是不得了的定義。那麼什麼叫樂?魏文侯給了一個標準:聽聞這樣的音樂時,使人「端冕而聽古樂,則唯恐臥」。端冕,頸椎恢復正確的位置,恐臥,脊椎自然保持正直。
予今始知何謂禮樂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