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電影《關鍵少數》上映,網路上已有了各家影評,說明電影值得推薦。我尚未安排時間去看電影,有篇影評其分深刻見地,引起我思考的興味。
女性有沒有可能在「不做男人的工作、不循男人的路徑」而依然能成功的其他路徑?文章因而發出女性不循男人的工作也能成功的壯志,我也贊同此意。大多數工作並非特定性別不可。
工作與勞動,大體而言,真有實質的性別之別嗎。究竟區別男人的工作與女人的工作,於現實生活上有沒有確實用處,好比區別甜杏與苦杏一般,或者只是因為先定觀念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歧異。何謂女人的工作。蓋當今工業化、都市化的工作,除了確實涉及生理歧異的工作之外,大抵無須區別男女,然而一般假定會在外拋頭露面、摩頂放踵的多是男子。女子則以處於室中為其榮顯。試看德語於 90 年代語言變革以前,除了清潔婦之外,其餘職業皆為陽性名詞,倘若女性拿到博士學位,則稱其為 Frau Doktor 女博士,語言改革之後才加上陰性結尾 -in,始有陰性名詞的職業稱謂;而中國古代所謂三姑六婆,亦是各種拋家散走、甚至從事拐賣人口的婦人,不受世人待見。有頭面的人家,更以婦人好女能持掌家務為尊榮。所以紅樓夢要讚賞賈母、王熙鳳、探春、薛寶釵,所謂「看得透、拿得定、說得出、辦得來,是有才幹者。」這些人物,誠是傳統所謂從事專屬於女子的工作而成功者。
然而此類對於女子工作之褒貶,是文化型態所推崇的價值觀念,與事實自然有別。蓋不同時期的女子也從事各類工作。自史記便有太公勸營丘之女從事紡織、刺繡,又有巴蜀之郡的婦人操持礦業事業而有成的記載,明代有三百六十行,諸如耕除挑水、採桑撥繭,然則這不過是女子工作的冰山一角而已。由於諸史記不興登載女性從事工作如何形色各類,多是男性官將說客縱橫於沙場名利場,因此世人往往就對女性所從事的工作匱乏想像。於是乎,若說有女子工作,似乎就跟走在路上看不見別人配戴隱形眼鏡一樣,是視而不見、聽之不聞,只剩下男性為主在操持工作,而女性不過配屬於男性而已。因此見到掌理店舖的女子,就稱之「老闆娘」,稱其職業,必冠以一女字,就連女性學生,也必稱之女同學是也。
這些稱謂顯示了對於女性工作的漠視,無視了女性工作的價值,也就抹消了女性從事工作應得的報償,使得女性必須設法付出更多的心力勞力,取得本應有的實質的尊敬。男女無論,沒有一方應該受到無視而貶抑。就是先秦時的思想家在探究婚姻之義,也說妻與夫平齊。從這意義上,繫辭傳開頭第一句「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」,應該予以變更。
同身為電資人,樂聞講述電資領域相關的故事,推薦大家看《關鍵少數》這部電影,我也會去看的。
二月九日附註:我到電影院看了《關鍵少數》,真的非常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