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養魚筆記] 養魚先養水

Rifur Ni
5 min readSep 24, 2018

--

魚缸不是放魚而已,等於是建構小世界。

一直看魚缸循環系統的文章,剛剛想通為什麼循環要好、也要定期吸沉底的大便和飼料殘渣,因為魚缸水裡面肥料太多,異營菌會大量繁殖來工作,所以魚缸裡面就會產生大量的氨,而魚隻本身也會排放氨。氨過多會毒死魚隻,所以最好用強大的循環系統把肥料抽到過濾盒去反應,讓魚缸水體保持乾淨。

異營菌分解肥料產生出來的有毒氨氮(氨 Ammonia NH3,危害最大/銨NH4+),再經過最重要的硝化菌轉換成亞硝酸鹽(NO2-)、硝酸鹽(NO3-),是水草的養分;但硝酸鹽過多也對魚隻有害,(據網路文章說會產生逆轉回氨氮,待查),所以最好定期換水。為了避免換水造成酸鹼值、硬度等水質參數震盪過大,正常換水時,每次換水最好少量,取多少加多少。要加入的水不能直接用自來水,因為自來水有添加氯氣殺菌,會破壞魚缸裡好不容易養起來的細菌系統,因此新水最好先經曝氣除氯處理再加入。

LC50:半數致死濃度;1ppm=1mg/L,不同魚種對氨耐受度不同,最好控制在 0.02ppm 以下。參考:https://kknews.cc/zh-tw/society/z63xyna.html
亞硝酸鹽控制在 0.02ppm 以下、硝酸鹽控制在 50ppm 以下。
pH 值高低會影響氨(NH3)/銨(NH4+)的比例,pH值越高即鹼性越強,氨(NH3)會越高,對魚隻危害越大,反之,則銨(NH4+)的比例越高。在 pH=9時,氨佔氨氮比例 25%,pH=7時氨佔氨氮比例 1%,pH=6時氨佔氨氮比例為 0%。但入門未必有這些工具,所以將水養好為重,水色乾淨、無臭腥味為宜。

有水質檢測劑組的情況下,如何推論硝化系統已經建立了?可以檢測氨氮、亞硝酸鹽、硝酸鹽的數值,如果氨氮值過高而後兩者的數值很低甚至為 0 ppm,則表示硝化系統還沒建立起來。氨氮數值很高、後兩者的數值也很高,則表示硝化系統已經在運作,但氨氮超過硝化系統的負載。氨氮數值 <0.02ppm、亞硝酸鹽數值很低、硝酸鹽略高,表示硝化系統正常運作中。另一種情形,當你照顧淡水魚缸一段時間後發現氨氮、亞硝酸鹽數值正常,但硝酸鹽的數值也很低或是 0 ppm,可能是因為你的魚缸有種植多量的水草,水草也會利用硝酸鹽,因此不用太擔心硝化菌的問題,一樣定期適度補充即可。

異營菌類是好氧菌,因此在分解大便、飼料殘渣的同時,也會大量消耗氧氣,而含氧量過低會造成魚隻死亡、細菌系統崩解,所以可以用水精靈打氣提高水體的含氧量,提高魚隻存活率與異營菌分解有機物的效率。

硝化菌也是好氧菌,但厭光,因此過濾盒最好選用不透光的材質。

過濾盒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層:物理過濾、生化過濾。物理過濾的目的是將水中較大的髒污垃圾攔截起來,而生化過濾則是前面提到的利用硝化菌分解有毒的氨。生化過濾可以採用陶瓷環、生化棉等多孔多間隙的材質,讓硝化菌能附著在孔隙當中繁殖。硝化菌只有在附著後才會開始分解氨,不會遊蕩在水體當中反應,如果沒有孔隙讓硝化菌附著而順著流水流動,就很難建立硝化系統。清洗濾材時也要注意,不能一次全部清洗,否則也會破壞硝化系統;洗濾材和換水的時間也要錯開。

大陸有介紹「反氣舉」裝置:建構一個裝滿濾水材與陶瓷環等生化材質的高筒,將過濾後的水由上部注入、水出口在底部,同時由底部打氣,空氣出口在上部,利用水和空氣旺盛對流,增加硝化菌工作效率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為什麼新魚缸開缸養水時要花一週甚至數週的時間?因為分解有機物的異營菌倍增週期很短,可能十分鐘就倍增一次,但最重要的、分解氨的硝化菌的倍增週期卻長達 26 小時,因此除了添加硝化菌、提供異營菌養分以製造氨之外,還需要時間與耐心,讓整個過濾循環系統建立起來。

要注意的是,一般常說硝化菌要分解大便、飼料等等,實際上是異營菌在負責,而水中肥料太多、使異營菌大量繁殖,就會導致水體混濁,俗稱「丁達爾效應」(Tyndall effect)或「乳光現象」,這類生物性混濁,最好打氣、加強過濾系統、清除沉底殘渣,加快分解過程。異營菌數量消減,水就會恢復清澈。另外,水混還有因為揚沙、擺設粉末飄揚等物理性因素造成,可以加強過濾或者更換擺設。

整體來說,魚缸不僅僅是放魚的空間,更是整個循環系統工程。

但光有強悍的循環系統是不夠的,還要能養好魚。

過濾過的海綿 → 腐化菌 → 氨 → 硝化菌 → 亞硝酸鹽 → 亞硝化菌 → 硝酸鹽 → 水草、氮氣。

現代水族箱用系統工程方式建構,強調循環、過濾,以一缸清澈透明有空氣感的水體為標準。古代沒有這些抽水和過濾設備,要養魚就要靠天然工法,培育大量藻類維繫魚缸生態,以一缸「綠水」為標準。

原來金魚的頭型尾型為什麼有這麼多變化,因為古代用陶盆養魚,只能俯視,所以要在觀賞魚的頂部下功夫培育。現代用透明魚缸,反而是側面容易觀賞,所以強調魚身的流線、花紋、色澤等等。

難怪古代就在觀賞的魚,身體都很厚實,像金魚、鯉魚之類,因為從上面看好看;現代水族流行的魚反而從上面看很單薄,像孔雀魚、鬥魚一類,側面看才好看。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