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之厲害,就在於攀上了孔孟這兩棵大樹,所以當有人力陳儒家弊病,他們就會抬出孔孟的神主牌來吸引炮火,好像儒家真的是孔孟思想的傳人。當注意力稍嫌消退,儒家就將孔孟收藏起來,繼續幹歌功頌德、擦脂抹粉的勾當。
孔子的理想就是封建時代的民主化,但儒家卻恰恰相反。周代是封建晚期,孔子是漸進派的改革人士 ,在有封建城邦、有血緣貴族的基礎上 ,朝向政治權力下放的民主化進程,逐漸將國君虛位元首化、培養百官百工專業技能,從掌握實權的大夫手中將權力分散給其他人,並且漸進取消各種肉刑、逐步廢除太監、廢除人祭活葬、逐步取消死刑,擴大商旅貿易、保護公平契約,增進經濟發展。
那所謂「禮」和這套把國君虛位化的方法有什麼關係?
儒家認為的禮,和孔子的禮恰恰相反。儒家的禮是為了中央集權、鞏固上下階級用的,而孔子的禮是為了在封建時代推行漸進式改革,讓民間人士專業人士進入貴族政府體制裡面用的。
真是微言大意,我不說春秋大同世,改說孔子太和境界,甚至認為大同是漢代小儒竄亂孔子思想。幸好周易還保留太和二字。同和之辨現在看也很清楚了,簡單說,同,是全部的樂器都發同一個聲音,和,是交響樂,不同樂器演奏不同聲音,但呈現和諧而豐富的樂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