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武帝當時的讀書人怎麼看漢武帝?就將他看作秦始皇。司馬遷不能直言批評漢武帝,整本史記都是委婉嚴厲批評漢武帝的紀錄。秦始皇作為漢武帝的對照,就必須是暴君。
為什麼司馬遷要嚴厲批評漢武帝?漢武帝發動數十年的爭戰,為了支應戰時開支,賣官鬻爵,橫徵暴斂,最後結果就是漢書總結起來的一句話:海內蕭條,戶口減半。
如果你拿史記當基準,他就是史,但如果從考古文獻來看,就不是史實。其實讀相關學者的論文就能知道,司馬遷作史記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寫歷史,而是為了繼承春秋學。他有事實作為材料沒錯,但是不是為了紀錄事實而寫的。司馬遷做史記真正的目的,是要下至於茲,做當代史,批判當代政治。
司馬遷在史記講了,他以誰當標準?以孔子當標準。這不只是說他以孔子釐定的六經六藝來衡量文獻的採用與否,更重要的是以司馬遷所認同的孔子思想作為針砭當代政治的標準。
史記寫的,是事實嗎?有事實。但你要看到的是,秦始皇面對的是什麼?是戰亂數百年的亂局,各國發動軍隊人數達到八百萬人。
秦始皇再怎麼苛政,也說不上苛政,更重要的是,他的苛政相對於剛剛結束的戰爭實在太輕微了。他真正失誤的地方,是沒有讓人民休養生息。但是問題是你是秦始皇,能來得及休養生息嗎?根本不可能。因為你一方面要整治黃河,一方面要將六國建設的長城建設起來抵禦匈奴,還有遠方廣州一代的邊疆動亂還沒有安定,根本還不到休息的時候。
焚書,根本不是因為有人辱罵秦始皇引發的,坑儒也不是因為儒生提反對意見引發的。坑儒是典型的術士詐領研究經費案件,也不是活埋讀書人。秦始皇給了號稱能研發長生不老藥的術士龐大的國科會經費,讓他們發展生技,研發新藥,結果經費就被吞了,而且這些術士還不斷互相揭弊,甚至有術士為了掩蓋罪行,辱罵秦始皇之後逃走。秦始皇下令調查學術經費流向,最後 460 人定罪坑殺,其餘無罪的釋放。
長生不老藥到底是不是妄想?我認為這是當時非常前瞻的想法,矽谷新貴也投入延長生理極限的研究案。治療癌症怎麼說?怎麼知道人不會長生不老?如果沒有這些前瞻的構想,科技恐怕是很難發展起來的。只能說像秦始皇這種能夠掃蕩群雄,澄清宇內的人,這些人的想法真是非常、非常、非常前瞻。
說回來秦始皇寵愛小兒子胡亥。胡亥也未必是廢物,但是政治歷練不夠,秦始皇巡視天下,帶著胡亥親自指導,也是非常合理的。
皇帝在外駕崩,繼承人懸而未決,這時候一點風吹草動,立刻就是天下大亂,李斯作為秦始皇最忠貞的丞相,此時荒亂不得,必須要秘不發喪,趕緊讓皇帝返回咸陽才是正辦。趙高拿出賜死扶蘇、讓胡亥繼承大統的詔書,就是李斯不信,這時候也絕對不能和掌管印璽的趙高爭執。
李斯難道不知道秦始皇心中真正是要把天下交給扶蘇嗎?你李斯和秦始皇關係再緊密,甚至把公主嫁給你的兒子,你也未必知道秦始皇心中真正的想法,何況就算明眼人都知道秦始皇要讓扶蘇繼位,都只是李斯自己的揣摩。因為此時趙高就拿著皇帝詔書問你,「丞相,發不發?」
皇帝在外駕崩,你李斯這時間點和趙高爭執詔書真偽,請問你李斯是要謀反嗎?李斯看到賜死扶蘇、讓胡亥繼位的的詔書,非但不奉行,還要質疑,難道李斯不想做我大秦國的臣子了嗎?
發。
這一發,就不可收拾。